優先研究主題
創新科技對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起關鍵作用。在2022年,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3%),其次是交通運輸(19%)和廢棄物(8%)。因此,減碳工作會聚焦在這三個關鍵領域。我們歡迎和鼓勵科研機構及本地公司申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以研發具實際應用及商用潛力的低碳科技,配合香港環境和市場的需要,擬研發的技術需針對香港的實際情況和挑戰,並能顯示出在本地有明確商業化和應用的前景。有效支持政府在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領域的政策目標的項目,會獲優先考慮。
研究主題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目標
可再生能源
- 增加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所佔的比例零碳能源。
- 促進再生能源發展。
項目描述
- 有助提升香港可再生能源應用潛力的技術。
- 研發在香港應用的Power-to-X技術,以儲存或轉化再生能源或剩餘的電能為燃料(例如: 將剩餘電力轉化為氫氣、甲烷和氨等)。
- 有助發展香港成為綠色及低碳能源(包括綠氫)應用示範窗口的技術。
- 能夠在香港實際應用的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例如在工地作發電用途。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目標
樓宇節能
- 以2015年的水平為基礎,在2035年或之前將商業樓宇的用電量減少15%至20%,而住宅樓宇的用電量則減少10%至15%。
- 以2015年的水平為基礎,在2050年或之前將商業樓宇的用電量減少30%至40%,而住宅樓宇的用電量則減少20%至30%。
項目描述
- 能夠在香港示範及應用有助提升香港建築物能源效益的技術的項目,包括研發創新節能技術以進一步提升建築物及供冷系統的能源表現;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以優化和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表現等。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目標
電動私家車
- 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
新能源運輸
- 推動使用和試用包括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新能源運輸工具。
項目描述
- 可促進香港廣泛應用電動車以及其他電動和新能源交通運輸,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車輛的項目,以推動綠色運輸普及化。
- 研發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智能解決方案,以有效推動充電網絡快速擴展,配合香港轉型至電動車,包括突破安裝充電設施所面對的電力供應和空間等限制、引入有效高峰用量需求管理及智能充電系統等。
- 有助香港發展成為新能源交通運輸(包括應用在工地、機場及港口等的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應用示範窗口的項目。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目標
加強減廢回收
- 把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減少40%至45%; 及把回收率升至約55%。廢物的主要類型包括廚餘、廢塑膠、廢紙、廢玻璃、廢電器和電子產品,以及園林廢物。
- 鼓勵全民減廢及回收,並加强社區配套支援。
廚餘
- 在2030年代中發展足夠處理本港預計可回收廚餘總量的設施,轉廢為能或轉廢為材。
即棄塑膠產品及其他擬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產品
- 在2025年起把不同產品納入回收循環再造計劃,包括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及鉛酸電池。
轉廢為能
- 在2035年或之前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
項目描述
- 能夠在香港實際應用並有助提高減廢回收及資源循環效率的項目,例如能夠促進轉廢為材及將廢物升級再造為高增值產品的技術。
- 可支持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下就管制即棄塑膠產品和其他產品的項目,例如研發即棄塑膠替代品的技術,以及可提高產品回收循環再造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的研發項目。
- 有助提高社區參與廚餘及其他可回收物乾淨回收、協助公眾進行廢物分類並提供合適的回收渠道的項目,例如開可提升自動化並解決現場設施空間限制的技術以及,提升廢物收集及回收網絡的項目,並輔以智能科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物聯網、機械人及無人機遙感應用等,預測和評估社區回收支援措施的成效。
- 能夠在香港示範及應用具成本效益的轉廢為能技術的項目,包括推動使用都市固體廢物焚化底灰和飛灰的項目,以支持香港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