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研究主题
创新科技对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起关键作用。在2022年,发电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3%),其次是交通运输(19%)和废弃物(8%)。因此,减碳工作会聚焦在这三个关键领域。我们欢迎和鼓励科研机构及本地公司申请低碳绿色科研基金,以研发具实际应用及商用潜力的低碳科技,配合香港环境和市场的需要,拟研发的技术需针对香港的实际情况和挑战,并能显示出在本地有明确商业化和应用的前景。有效支持政府在净零发电丶节能绿建丶绿色运输和全民减废领域的政策目标的项目,会获优先考虑。
研究主题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
- 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中所占的比例零碳能源。
- 促进再生能源发展。
项目描述
- 有助提升香港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的技术。
- 研发在香港应用的Power-to-X技术,以储存或转化再生能源或剩馀的电能为燃料(例如: 将剩馀电力转化为氢气丶甲烷和氨等)。
- 有助发展香港成为绿色及低碳能源(包括绿氢)应用示范窗口的技术。
- 能够在香港实际应用的固态电池丶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例如在工地作发电用途。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的目标
楼宇节能
- 以2015年的水平为基础,在2035年或之前将商业楼宇的用电量减少15%至20%,而住宅楼宇的用电量则减少10%至15%。
- 以2015年的水平为基础,在2050年或之前将商业楼宇的用电量减少30%至40%,而住宅楼宇的用电量则减少20%至30%。
项目描述
- 能够在香港示范及应用有助提升香港建筑物能源效益的技术的项目,包括研发创新节能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物及供冷系统的能源表现;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以优化和提升建筑物的能源效益表现等。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的目标
电动私家车
- 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合动力私家车。
新能源运输
- 推动使用和试用包括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新能源运输工具。
项目描述
- 可促进香港广泛应用电动车以及其他电动和新能源交通运输,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辆的项目,以推动绿色运输普及化。
- 研发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解决方案,以有效推动充电网络快速扩展,配合香港转型至电动车,包括突破安装充电设施所面对的电力供应和空间等限制丶引入有效高峰用量需求管理及智能充电系统等。
- 有助香港发展成为新能源交通运输(包括应用在工地丶机场及港口等的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示范窗口的项目。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的目标
加强减废回收
- 把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减少40%至45%; 及把回收率升至约55%。废物的主要类型包括厨馀丶废塑胶丶废纸丶废玻璃丶废电器和电子产品,以及园林废物。
- 鼓励全民减废及回收,并加强社区配套支援。
厨馀
- 在2030年代中发展足够处理本港预计可回收厨馀总量的设施,转废为能或转废为材。
即弃塑胶产品及其他拟纳入生产者责任计划的产品
- 在2025年起把不同产品纳入回收循环再造计划,包括塑胶饮料容器丶纸包饮品盒丶电动车电池丶汽车轮胎及铅酸电池。
转废为能
- 在2035年或之前发展足够的转废为能设施。
项目描述
- 能够在香港实际应用并有助提高减废回收及资源循环效率的项目,例如能够促进转废为材及将废物升级再造为高增值产品的技术。
- 可支持实施生产者责任计划下就管制即弃塑胶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项目,例如研发即弃塑胶替代品的技术,以及可提高产品回收循环再造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的研发项目。
- 有助提高社区参与厨馀及其他可回收物乾净回收丶协助公众进行废物分类并提供合适的回收渠道的项目,例如开可提升自动化并解决现场设施空间限制的技术以及,提升废物收集及回收网络的项目,并辅以智能科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丶物联网丶机械人及无人机遥感应用等,预测和评估社区回收支援措施的成效。
- 能够在香港示范及应用具成本效益的转废为能技术的项目,包括推动使用都市固体废物焚化底灰和飞灰的项目,以支持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发展。